管理之道 | 德鲁克:最有效的管理,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几乎世上所有一流的优秀管理者,都在自己的人生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他及其著作的启发和影响,并尊其为师。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
● 19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
● 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
● 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
● 1990年代,他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先生不仅是一位管理学者,他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的诸多范畴,他的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恒久的穿透力。
01
组织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当有人提出团队成员表现不佳时,有些管理者会引用这句话,并因此让自己内心安定并视员工表现平平为正常,因为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但却忘记了德鲁克的很多观点是遥相呼应的。
在这里至少忽视了两个问题:
" 这些平凡人的长处是什么 "
" 如何让他们做出不平凡的事 "
其背后的真正含义,是要通过 " 让组织成员卓有成效 " 来实现不平凡的事。
02
激励的原动力是成就感
德鲁克阐述激励的角度与众不同,大多数激励理论还在执著于如何洞察员工的人性,而德鲁克更强调如何让员工做出绩效并产生成就感,何为手段何为目的?
当一些管理者找到这个理论根据时,经常会用愿景来宣导,力求让员工有成就感以及责任心,但效果往往不佳。
因为那是你的愿景,和员工有什么关系,没有深入思考这是不是员工想要的。
此外,一说成就感,很多管理者会以此来遮掩物质待遇的不足。成就感既受内在动机的影响,也受外部刺激的影响。
支持员工顺利完成工作,取得绩效,并在绩效之后给予公平的报酬与嘉奖,才可能有良性的互动。
03
注重贡献,成果在外部
有些管理者很喜欢 " 注重贡献 " 的思路,强调每位员工都要想想,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业绩。
不要问组织给了你什么,要多问你为组织贡献了什么。
所以他脑海中浮现的是员工积极进取、投入工作甚至不计回报带病坚持工作,这其实是把奉献和贡献混为一谈。
奉献,是强调 " 投入 " 这个过程;而贡献,则强调做什么事对最终的结果有影响。
前者是杰出的人为了信念而牺牲,后者是平凡的人如何卓有成效地工作,用平凡人的尺度更容易将员工凝聚在正确的事情上,注重贡献是将人的才智投放到最关键的地方。
也有管理者强调 " 成果在外部 ",让所有人都想想客户在哪,甚至有的单位全员营销,无论什么部门都有营销的任务,这也是一种错位。
每个人都应通过他在本职工作上的贡献来促成外部成果的达成。
德鲁克讲了三个石匠的寓言,第三个石匠有管理者的视角,因为他知道他砸石头是为了建教堂,他并没有每天与人空谈教堂,也没有低头只砸石头。
他是瞄着教堂在砸石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04
要相信每一位员工都力求表现
很多管理者并不相信员工都想好好工作,因此就是用命令和监督的管理方式。
德鲁克认为,管理者要相信员工想要表现出最好的一面,同时也要对员工给予安全感的照顾和必要的指导。
<section powered-by="xiumi.us"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letter-sp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