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本科智商有问题?不终身学习才是智商有问题
昨日,一则关于人事经理对求职者进行言语攻击的消息疯传网络,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
网络截图显示,一位显示名称为“CityDO集团产品招聘吴先生”的HR在与一名想投递该公司产品运营岗位的求职者的交流过程中表示,只招收二本以上的人员,并称“考不上本科的都是智商有问题的”。
网友纷纷发表议论,认为这是人身攻击,并且斥责该招聘经理素质不佳、与公司大专起步的招聘广告内容不相符等。
CityDO公司当天很快出来澄清,发布官方声明表示,该事件属实,已经对涉事员工采取批评教育措施,并重申公司人才多元化的政策。
对于该招聘人员的素质,小编在此不予评论,只是想从现实的层面上来剖析他为什么要说出这样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话。
首先,吴先生的话透露出产品运营这个领域目前处在一个资方市场状态,求职者与招聘者的地位不对等,前者百依百顺、毕恭毕敬,只能招引来后者的冷漠拒绝,甚至添油加醋。从一个大层面来说,很多初级岗位都处于资方状态,这让人不禁想起另外一则工厂招工难、老板被求职者挑选的新闻。大家都是谋生,相煎何太急。
第二,吴先生的公司缺乏企业文化,导致只能以学历这种标签化和外在的方式来评判求职者的能力。该公司的愿景、使命看来处于虚空状态,或者至少在吴先生这里没有得到丝毫体现。
第三,吴先生本人缺乏同理心,他自己端着一个招聘者的稳定饭碗肆无忌惮,而看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求职者都像沿街乞讨的乞丐。换做如果他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四处求职碰壁、还要惹上这样的奚落,他会不会感到绝望?他如果为人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被别人这样踩踏,他是不是会义愤填膺?
第四,社会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让一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脱离了真实的世界。他们没有认识到学历的取得不仅仅可以归因为个人努力程度,还与经济水平、家庭状况、受教育机会和条件等息息相关。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贫穷岂不也与智商有关?
第五,社会上有很多人社会竞争意识过强,他们追求丛林法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亲情友情爱情,更何况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温暖和友善。经济的发展需要竞争,但是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活得更好、更有尊严,而不是变成马克思笔下“异化”的机器,和冷冰冰的社会标签。
再说学历这件事
再来说学历这件事。在中国,学历很能被人拿来说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比起发达国家来,我们的大学生数量还是少、高学历的求职者总的来说也比较稀缺。人们喜欢攀比自己的毕业院校,仿佛一旦手握名校毕业证,就可以享受终生的荣誉加冕。说实话,这也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考不上本科都是智商有问题”这句话的问题在于,智商是用高考来衡量的。且不说智商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也不是成功路上最重要的因素。高智商如爱因斯坦的科学巨匠会告诉你,成功等于1%的天才加99%的汗水。就算智商重要,他也是无法用一场考试来衡量的,而是表现为很多种不同的能力倾向。有的人善于交际、有的人善于发明创造、有的人善于思考复杂问题、有的人善于激励他人,这些能力都在每个人的生活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人的一生很漫长,对于那些考上本科的人,你不应当自满,因为你还需要就业、创业、干出成绩、组建家庭、照料他人、回馈社会,你的上面还有硕士博士博士后。考上本科仅仅是人生的开始,还远远不是结束。对于那些没有考上本科的人,祝贺你,你不单不是低智商的人,你的未来还有无限多的机会。对于所有人来说,你都可以自学、从社会中学、从他人身上学、获得事业成功和生命丰沛,你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在职教育,不仅拿本科,还拿硕士、博士。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只有掌握了终身学习理念、方法和动力的人才能在这样的时代取得可持续的成功。
法国IPAG商学院由AIEI引进中国,致力于中国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为广大的毕业生、经理人、公司高管和所有者提供基于实践真知的商学教育项目。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知识、行实践、扩人脉、拿硕士,还可以搭上这个时代的脉搏,从各方获得源源不断的信息和动力。我们读硕士不是为了获得标签,而是为了创造更完美、和谐的人生。